地处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中部的永新县,拥有林地面积24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069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8%,是江西重点生态功能县。截至目前,永新县已完成林权确权登记和归集、委托开发协议签订及设计文件编制等工作,标志着全国首个县域规模化林业碳汇项目已进入了市场化交易倒计时。预计7月底开设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账户,8月中旬启动项目公示工作,永新县正在全力加速推进。
记者从湖南省林业局获悉,截至2025年7月24日,湘林碳票已委托挂牌交易32.7万吨,实现交易1135宗,成交量3.167万吨,成交金额316.71万元;同时,全省通过“湘林碳票”抵质押融资合计超1300万元。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各地发挥碳汇价值,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把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获悉,7月28日,内蒙古突泉县防护林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获得公示,至此,内蒙古在国家CCER碳汇平台公示项目达到9个,位列全国第一位,开发面积居全国第二,碳汇项目开发领跑全国。
记者从浙江省林业局获悉,7月23日,瑞安市CCER造林碳汇项目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完成挂网公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公示的CCER造林碳汇项目。这标志着瑞安市在全省率先打通了对接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关键环节,在探索碳汇价值转化机制和市场化减排路径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林业碳汇开发有三难:项目开发难、价值转化难、上市交易难。如何破解?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创新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国企参与、多方获益的碳汇开发模式,破解了林业碳汇长期存在的“碳汇三难”,成功推进漳浦中西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南靖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及漳州九龙江口红树林碳普惠项目开发。截至目前,项目第一监测期内共产生56022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全市碳汇交易累计完成33笔,交易额达350万元。
近日,山东省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评价(山东省林地碳计量模型研建)项目推进会暨野外调查技术现场培训会在滨州国有沙窝林场举办。据介绍,今年全省碳汇调查主要以刺槐、白蜡两种乔木树种为主,范围覆盖全省,野外调查时间集中在生物量最大的6月底到9月初。
7月18日至19日,2025海南蓝碳论坛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举办。该论坛由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主办,聚焦“新蓝碳、新机遇、新挑战”主题,汇聚来自国内和挪威、巴西、印度尼西亚、比利时、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探讨蓝碳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蓝碳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
近日,安徽省首批湿地碳票在蚌埠成功发行。发行仪式上共颁发湿地碳票2张,碳票持有者为怀远县四方湖和龙子湖区龙子湖,并分别获得银行质押贷款1500万元、1000万元。
7月18日,由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海南蓝碳论坛在海南陵水开幕。本届论坛为期两天,聚焦“新蓝碳、新机遇、新挑战”主题,汇聚来自国内和挪威、巴西、印度尼西亚、比利时、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共同探讨蓝碳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蓝碳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